桥梁 ● 舞台 ———我院2007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印象 ● 本报记者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桥梁,经过精心准备,3月17日,我院举办了2007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来自省内外的医药卫生、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等行业的150家用人单位光临我院选录毕业生。洽谈会现场人头攒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交谈热烈,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一、 笑迎伯乐选骏马 乐在基层展才华 就业洽谈会开幕式主席台两侧的气柱上,醒目地悬挂着这样一幅对联:“笑迎伯乐选骏马 乐在基层展才华”,显示了毕业生要注重面向基层就业这一主题。 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8.4万人,比去年增加30%,而我院今年毕业本科生1741人,也是历年来最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结合我院大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基层医院缺医少药的现实,特别是我院优秀毕业生王一硕、李国胜、张欢欢在志愿服务西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国家及服务地的隆重表彰这些身边的榜样,我院从去年就开始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并出台了5项优惠政策,到西部或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最高可获得4000元的奖励,相应的还有减免助学贷款、报考研究生优先录取等优惠条件。2006年我院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加,发放该项奖励12.4万元。今年,我院继续加大毕业生要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宣传力度,鼓励毕业生要合理定位,要到基层去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的价值。洽谈会现场的展板,宣传横幅等都在营造这一浓厚氛围。 二、毕业生需求量较大 今年来我院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有150家,需求毕业生2400多人,高于我院毕业生人数,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最大,供需比达到1:11.56,其次为中医护理本科专业毕业生,供需比为1:4.07,第三是针灸推拿本科专业毕业生,供需比为1:3。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进行了认真的双向选择,不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但是也有不少毕业生只是抱着观望、等待的态度,并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三、这是一个特殊的考场 就业洽谈会是一个舞台,一个毕业生展示自己知识、能力、才华的不可多得的舞台,那些知识储备充足、能力较强、充满自信的大学生往往给用人单位留下较深的印象。同时这个舞台又是针对毕业生的一个特殊的考场。在一家效益较好的医院的招聘现场,招聘人员向毕业生询问了一些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有的学生对答如流,招聘人员不停地点头称赞,有的学生则底气不足,支支吾吾,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与否,泾渭分明。面对招聘单位,有的学生自信而又礼貌地递上自己的简历,大方得体地回答招聘人员的问题,并合理地推销自己;有的则有些胆怯、紧张,不能主动地推销自己;有的学生手拉手地出现在招聘单位面前……在这个考场上,毕业生综合素质面临一次全面检验。有些用人单位反映,我院有些大学生不够主动,沟通能力弱,依靠性强。正像用人单位所说得那样,参加完洽谈会的毕业生们恐怕也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不少低年级大学生也从洽谈会上得到了有益的启示,他们感到了珍惜大学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含金量”的重要性。 就业洽谈会的大幕已经落下,但是对毕业生来说,如何合理定位,选择好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必须要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
征信,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 编者按:随着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全国的联网运行,征信,作为你的第二张“身份证”,如影随形。许多在校期间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因为诚实守信,拥有了良好的信用记录,为自己的创业贷款或车贷、房贷等消费贷款开启了方便之门,也有少部分人因违约承受了高额罚息,甚至被诉诸法院,同时因为信用记录不良,遭遇了银行拒办工资卡、拒绝贷款等许多尴尬。我院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惠及3849名同学,广大同学对征信的有关知识非常关心,近日本报记者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工作人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百姓征信手册》,整理了征信的有关知识,在此作一介绍。 问:什么是征信? 答:它是由专门的机构建立的一个“信用档案”(即个人信用报告),提供给各家银行使用。这种银行之间通过第三方机构共享信用信息的活动就是征信,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以下简称征信中心)是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并为各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专门机构。 问:什么是个人征信系统? 答: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它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问:建立个人信用记录也就是说加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需要申请吗? 答:不需要。您只要去银行办理过贷款、信用卡、担保等信贷业务,您的信息就会通过银行自动报送给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我院申请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的相关信息都已经进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问: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 答:个人信用报告是您的“信用档案”,全面、客观地记录您的信用活动,如偿还贷款本息、信用卡透支额的情况等。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证件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您在银行的贷款信息,您何时在哪家银行贷了多少款,还了多少款,还有多少款没还,以及每月还款情况。 个人的信用卡信息。您办理了哪几家银行的信用卡,信用卡的透支额度以及您还款的记录等。 信用报告被查询的记录。计算机会自动记载“何时、何人、出于什么原因”查看了您的信用报告。随着数据库建设的逐步推进,除了以上信息外,您的个人信用报告还将记载您的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社会保障信息、是否按时缴纳电话、水、电、燃气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 问:哪些人会有信用报告? 答:办理过贷款、信用卡、担保业务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信用报告。 问:征信对大家有什么好处? 答:节省时间。银行需要了解的很多信息都在您的信用报告里了,所以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去调查、核实您在借款申请表上填报信息的真实性了。所以,征信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给您节省时间。 借款方便。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如果您的信用报告反映您是一个按时还款、认真履约的人,将来,银行不但能为您提供贷款、信用卡等信贷服务,还可能在金额、利率上给予优惠。 信用提醒。如果信用报告中记载您曾经借钱不还,银行在考虑是否给您提供贷款时必然要慎重对待。银行极有可能让您提供抵押、担保,或降低贷款额度,或提高贷款利率,或者拒绝给您贷款。如果信用报告中反映您已经借了很多钱,银行也会很慎重,担心您负债过多难以承担,可能会拒绝再给您提供贷款。由此提醒您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自觉积累自己的信用财富。 问:良好的信用记录对个人而言有哪些好处? 答:良好的信用记录对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为个人积累信誉财富。如果您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就可能使银行相信您会按时还款,即使您无法提供物质抵押品,银行也会给您贷款。因此,良好的信用记录如同“信誉抵押品”,帮助您获得银行贷款。另外,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使您获得优惠的金融服务,银行在贷款规模、期限和利率上会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优待。 问:一次失信,会产生“信用污点”吗? 答:一次失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您的信用活动产生“信用污点”,对您今后再次申请贷款、办理经济相关业务等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如果出现不良记录,个人尽量用更多的良好信用记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增强银行对您的信用度。 问:个人从来没有贷过款,是否信用记录良好? 答:不是。没有申请过贷款、办理过信用卡的个人,您的信用记录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里面是空白。如果将来与银行发生贷款等金融业务关系,银行需要对您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 问:已经申请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怎样提高个人信用报告的质量? 答:一是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向银行提供正确的个人信息,毕业或更换居住地时,及时更新您的信息。二是按照贷款合同要求,按照规定时间归还贷款本息,或者根据自己支付能力提前还本付息。三是要时刻关心您的信用记录,定期查询您的信用报告。对于我院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而言,合理贷款,按约还款将使你拥有许多次的优良记录,这样,征信,你的第二张“身份证”将助你成就更加靓丽的未来,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信用人生。 (本报 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在大学生活这片天空 ● 学生记者 杨兰兰 从大一到大四,每走一段路我都在回首,回望身后那或深或浅、或正或斜的脚印,回望那渐行渐远的过去,直到过去完全消失在茫茫的天色里,我仍在那儿凝望着,凝望着身后的那片天空。 再回望这片天空,心中感慨万千,这片多姿多彩的天空,真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电影,给人警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浮躁的大一,平静的大二,奋进的大三,沉思的大四,我看到的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我。 大一———年少轻狂、懵懂未知的年纪。刚入大一的我,一切都感到惊奇新鲜。刚从高考的牢笼里飞出来的我,犹如自由的鸟儿,在这片学府里任意地飞翔。不知道那时的我,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几乎什么都想尝试,竞选班委、演讲比赛、五子棋赛、学国标、跳拉丁……我几乎活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日子就这样在忙碌充实中度过。转眼间大一就要过去了,就在这个暑假我回到家,家人问我什么药治什么病时,我才发现自己学得一蹋糊涂。我想,我该好好反思一下了:这样忙碌的生活教会了我什么?在经历一个暑假的思考之后,我决定放弃活动,抓紧学习。 大二是我大学生活中最为平静的一年。尽管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空气里,但我还是把心态放稳。我告诉自己:“人在一个阶段能做好一件事就行了。”于是我避开繁杂,每天到图书馆踏实地看书学习。我唯一的活动就是偶尔写些感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沉淀为自己的生命。我开始明白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发展的方向。大二的暑假我再也不怕别人问我的那些专业问题了,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存在很大的漏洞。我想这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补上。 大三是最繁重的一年。虽然大二我抓紧时间看书,却忽视了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那我在大三就应该补上。于是我不单单去学习,也重视一些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了,校园里又出现了我忙碌的身影。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我不再盲目地去活动,而是有理智有选择地参加,尽量地完善自我。有时候一些公益活动会让人反省,给生命很多冲击。大三的我学会理性思考,也学会了选择! 现在我已经大四,毕业在即。我的大四也跟很多人一样,充满着忧虑,对未来对自己的忧虑。如果说大一对未来的忧虑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那么现在是的确尝到了忧愁的滋味了。 回味大学生活,心中充满了感慨,但我不会后悔!如果再来一遍我还会这样过!我们没有必要太伤感过去,最重要的是抓住现在,努力去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驱除“心中的魔鬼”———空虚 ● 姬旺华 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万物生机勃勃,本该是激昂澎湃、奋发向上的时候,然而,大学校园部分同学却伴随着“春困”,被心魔———空虚主宰了心境。近期,经常听到同学们说:“每天,我就是照常上课、吃饭、睡觉,可总是觉得心里不对劲,似乎我不知道为什么工作、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种很空虚的感觉。”他们不无困惑地说:“看看其他同学,学习总是充满热情,玩也玩得潇洒。而我感觉什么都无聊,什么都没意思。这种情绪让我整天百无聊赖、心绪懒散、寂寞惆怅却又不知该怎样解脱。怎么别人就能过得那么充实而我自己就那么空虚呢?” 这样的问题似阴云笼罩在许多人的心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空虚”。在很多大学生的印象里,它往往与“寂寞”、“孤独”等词是通用的,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寂寞”、“孤独”对于人来说并不总是消极的,有时甚至标志着一个人独具个性。而“空虚”却只能消磨人的斗志,侵蚀人的灵魂,使人的生命毫无价值。 空虚是一种内心体验。每当我们听到一些人说着诸如“唉,真没劲”、“唉,生活真没意思”之类的口头禅时,我们就说他是个心灵空虚的人。但实际上,真正空虚的感觉往往只能意会,无法言传,只有空虚者自己才能真切地体验到,他人是难以深入体验的。所以,这使得感觉空虚的人不太容易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如果自己再不积极努力的话,只会越来越紧地被空虚所包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空虚是一种消极情绪。这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被空虚乘机侵袭的人,无一例外地是那些对理想和前途失去信心,对生命的意义没有正确认识的人。他们或是消极失望,以冷漠的态度对待生活,或是毫无朝气,遇人遇事便摇头。为了摆脱空虚,他们或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或无目的地游荡、闲逛,耽于某种游戏,之后却仍是一片茫然,无谓地消磨了大好时光。空虚带给人的,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面对空虚,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俗话说“治病先治本”。因为空虚的产生主要源于对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所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成为消除空虚的最有力的武器。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当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进时,空虚就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面对空虚,还要客观对待、正确理解。空虚是随时可以产生的:有的同学刚进入一个新的班集体,因没有及时地被接受,就会产生不被理解、无所依托的感觉;有的同学由于学习差、纪律不好、不被信任、不被尊重……这些时候,空虚都可能会乘虚而入。如果你正好是个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就更容易被空虚所征服。 面对空虚,还要培养对生活的热情。我们常说,生活是美好的,就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高山大海,你可以积极地去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或者认认真真地学点本领,帮他人做点好事,也能对自己的成功颇感得意,(上接第3版)从他人的感谢中得到欢愉。当你用有意义的事去培养你对生活的热情,去填补你生活中的空白时,你哪还有心情和闲暇去空虚呢? 面对空虚,还要积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有时候,人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但由于心理素质不同,有人遇到一点挫折便偃旗息鼓而轻易为空虚所困扰,有人却能面对困难毫不畏缩而始终愉快充实。因此,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心理素质的训练,就能够将空虚及时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给它以进一步侵袭的机会。 当你和“空虚”这一心魔顽强斗争的时候,请记住普希金的这句诗:“生活不会使我厌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