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2006年 > 第五期 > 正文
第五期

第三版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8日 16:50 来源: (阅读量: )
  二○○六年第五期第三版  
 

受教育 长才干 做贡献
我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收获颇丰

 
今年我院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团中央的“千校万村服务计划”和团省委的“百校结百村”活动,组织了8支由专家教授带队的医药服务团队奔赴商丘中华楼村、鹤壁前岗村、巩义杨树沟村、驻马店周寺村、禹州市褚河乡、南阳宛西制药厂等地开展医疗服务、培训乡村医务人员、宣传药品食品安全、支教、药用植物栽培等活动,并与上述8个服务地签订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将它们作为我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永久基地。与省艾防办联合组织了18支艾滋病防治常识调查宣传小组,到全省18个地级市开展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调查,并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为我省制定农民工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今年,我院还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三次合作,组建了15支大学生志愿者食品安全宣传服务队赴南阳、平舆、灵宝、汤阴等15个市(县)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共为两万余人进行义诊、医疗咨询、宣传艾滋病防治常识,举办医药卫生常识、常见病医疗知识宣传、农村儿童食品药品知识、基层医疗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讲座500余场次,发放《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艾滋病防治宣传漫画》、《艾滋病常识科普读本》及学生自我设计编印的宣传页近90万份。
此外,学生还自主组队形成新农村政策、荣辱观宣讲团等,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新农村政策宣讲、荣辱观宣讲、支教扫盲、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勤工助学等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谱写了新的篇章。(尹 丽)
 

大学生陈子涵见义勇为受表彰

本报讯 9月11日,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召开大会,隆重表彰见义勇为大学生陈子涵,并向他颁发了“见义勇为”荣誉证书。
陈子涵是第二临床医学院04级中医三班学生,9月8日下午3时左右,他在我院西门口一家花店为老师购买礼物时,突然听到有人喊:抓小偷!闻听此言,陈子涵箭一般冲了出去,经过一番追赶搏斗,终将一个抓着包仓皇逃窜的小偷制服,并拨打了110报警,然后协助警察作进一步调查。《今日安报》的记者闻讯后迅速对陈子涵进行了采访。他说他只不过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还没给老师选好礼物,这就算我献给老师的一份特别的教师节礼物吧!”
《今日安报》于9月11日在第三版以《这是我最好的礼物》为题对此事作了全面报道。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党委高度赞扬了陈子涵的见义勇为精神,分团委发出了向陈子涵同学学习的号召。(张广超 郭伟光 徐焕霞)
 
 

开启心锁 找到快乐
我院举办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周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9月11日-18日,我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周。
在开幕式上,院党委副书记徐玉芳作了重要讲话,她分析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六个心理问题,希望大学生们保持“平常心”、“真诚心”、“自信心”、“愉悦心”,拥有阳光心情,共建和谐校园。田中岭副院长主持了开幕式,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许二平对整个活动作了具体安排。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心理咨询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李慧敏教授作了题为“扬起心灵的风帆去远航———谈大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的主题报告,省教育学院、河南农大、商专等高校以及郑州心航咨询中心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为同学们举办了“人际关系的处理”、“情感的调节”、“抑郁心理的调节”、“焦虑、强迫心理的调节”等系列沙龙活动,对同学们进行了心理测试,并现场解疑释惑。同学们积极参与,在快乐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我身心素质,为以后健康地成长打开了心灵之门,找到了快乐方法。(姬旺华)

 

实践感想

  ●这个假期,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我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一直记得有一句话:“不要让生活的酸楚迷失了你原来的方向,给自己鼓励与信心,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外语学院 王玉民
●我知道,我所做的十分有限,但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明白,只要不懈地努力,真诚地付出,不论结果如何,我的内心都是充实与快乐的。
———第二临床医学院 王宝婷
●大学生活真美好,工作的压力使我们再也不能像在大学一样生活了。好好读书,珍惜我们的大学生活吧!
———人文学院 谢立波
●反复的劳动,在磨炼意志,强化沟通的同时,让我领悟到生活的艰辛,然而这更坚定了我选择乐观的决心。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天天快乐!
———药学院 卫 轲  
 

卫博士下乡记
● 李志轩 李鹏程

卫爱武博士是我们第一临床医学院“三下乡”医疗小分队的带队老师,7月11日-21日,她带领同学们在商丘进行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造福一方百姓,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平易近人 忘我工作
卫博士平易近人,时常和我们有说有笑。由于乡下条件艰苦,晚上天气闷热,蚊虫又多,当地干部怕卫博士生活不习惯,为她安排了有空调的镇上旅店,但她坚持和我们吃住在一起,早起晚睡,忘我工作。在我们工作的小树林里,每天卫博士的周围总是围满了病人,由于吹不到一点儿风,她身上的痱子出得密密麻麻,超负荷的工作使原本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卫博士的腰疼更加严重了。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劝卫博士多休息一下,可是她却总是笑着说:“不要紧,我能行。”
学识渊博 妙手回春
卫博士具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技。在中华楼村,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水污染过于严重,再加上天气潮湿,绝大多数村民患有湿邪过重,脾胃运化失司而致的慢性胃炎。经过卫博士的综合诊断,对症用药,好多病人上午刚来看过病,下午便跑来说胃已经不疼了。这里还有很多妇女患有严重的妇科疾病,正常的生活受到影响才想着来看病。卫博士是妇科博士,她心急如焚,一边为她们做保健指导,一边帮她们做清洗,还耐心地教她们如何服药,如何外洗。18岁的王耀婷,浑身疼痛三余年了,四处求医检查不见效,卫博士运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仅用了三剂药,其症状便明显减轻,她的父母千恩万谢,拉着卫博士的手直夸华佗在世。
渊博的学识,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卫博士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日接诊病人200余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3个小时,可是给病人看病,她从来没叫过累。
视病人如亲人
记得有一天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赶紧把义诊的地点迁到了小学教室。由于道路泥泞难行,也为了让卫博士多休息一会儿,我们没有通知她。可是卫博士吃完午饭没吱声,就独自一人去了小学。等我们赶到学校说起这件事时,卫博士严肃地对我们说:“怎么能这样想呢,病人们生病就已经很痛苦了,下这么大的雨跑几十里的路前来看病,我们怎么能因为雨大就推托了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义诊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有一位老大爷患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症,还伴有高血压病史,我们说话他又听不懂,卫博士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解释,旁边看病的其他村民们着急了便说:“别解释了,反正他也听不懂。”卫博士便笑着说:“老大爷,要不这样吧,你回家把药拿来,我帮你包成小包一次吃一包。”直到老大爷满意离去,卫博士才松了一口气。
28岁的郜秀兰,结婚四年,好几次怀孕都因妊娠高血压,不得不在胎儿六个月时终止妊娠。经过仔细询问检查后,卫博士将自己的地址留给了她,要她再次妊娠时到郑州来,为她进行专业的治疗,保证她顺利产下胎儿。
在我们下乡的第六天,睢阳区包公庙乡党委书记专门过来邀请卫博士到区防疫站,做一个关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专题讲座。原本说定上午去讲,可是怕耽误给老乡们看病,卫博士专门打电话把时间改在下午。
正是这一件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让我们对卫博士心生敬意,作学问要首先学会做人,这正是卫博士教给我们的。
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在中华楼村,在刚开始上班的几十分钟里,卫博士总是忙里偷闲地一边看病,一边给我们讲解病人的症状、表现、脉搏特点、舌苔、血压,到后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就没有时间讲了。为了多学一点知识,每天晚上召开总结会时,大家针对不懂的地方一一向老师请教。卫博士带着工作一天后的疲惫,耐心地为我们解答疑问,还教会我们如何写门诊病历,如何对各种疾病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判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归功于卫博士不辞辛苦的教育和指导。卫博士不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她更是我们的好朋友,她同我们一起聊天、谈心,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这点点滴滴无微不至的关怀,都让我们铭记在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和卫博士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白衣天使的崇高与伟大。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病人的友好和善,对学业的严谨求实,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将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扬光大,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拥有阳光心情 共建和谐校园
———谈高校大学生如何克服容易出现的六个心理问题
● 院党委副书记 徐玉芳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高校学生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和社会竞争的激烈,高校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六不”:
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等,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
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学生寻求在网络虚拟世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隐,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个体认知、情感和心理稳定。
第三,恋爱心理不成熟。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
第四,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出现抑郁心理。多呈现于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
第五,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在择业过程中,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见异思迁,急功近利。还有部分同学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表现为从众心理。
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由信仰危机带来的精神空虚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想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四心”,呵护心灵,关爱自我。
对事要有“平常心”。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现象都可能导致出现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碍,如考试前期准备不足,有点焦虑;他人因故没理你,有点郁闷;跟同学拌嘴,有些激动等等。烦恼每个人都有,时时刻刻存在,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它,对待它。对人对事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也不要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者长乐”是对平常心的最好诠释。
待人要有“真诚心”。学生生活圈子虽然比较狭小,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老师和学生都要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要善于悦纳他人,多为他人着想,多想想他人的长处和难处,以诚待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多结交伙伴与朋友,共同分享成就,分担忧虑,集思广益,携手克服人生的苦难。
凡事要有“自信心”。大家要设定适度的努力目标,切忌目标过高,尽量避免失败,遭受挫折,这对维护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就必须扬长避短,特别是要注意克服自身性格的弱点。热情、豪放的学生要注意克服冲动、浮躁和不易自制的“另一面”,冷静、沉稳的学生则要克服如影随形的孤僻、封闭和自卑,这样才能遇事不慌,稳妥处理,避免失败。当然,大家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没有处理不好的问题,以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
生活要保持“愉悦心”。要学会保持身心愉悦,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是保持身心愉悦的重要途径。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烦恼,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就是诸如旅游、唱歌、跳舞、绘画、书法等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能陶冶情操, 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而且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修身养性,保持个人良好的心态。此外,营造和谐的宿舍生活环境,积极营造家的氛围,免除后顾之忧,你就会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之间的竞争不仅靠的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肩负社会发展的重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要在大学阶段抓住有利的机会,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这次心理健康周活动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帮助同学们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学会有效的缓解来自学习、生活、交往及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切实增强广大同学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加深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使大家都能有阳光般的心情,共同构建和谐校园。(本文摘自徐玉芳副书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周开幕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