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第五期第三版 | ||
受教育 长才干 做贡献 |
||
今年我院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团中央的“千校万村服务计划”和团省委的“百校结百村”活动,组织了8支由专家教授带队的医药服务团队奔赴商丘中华楼村、鹤壁前岗村、巩义杨树沟村、驻马店周寺村、禹州市褚河乡、南阳宛西制药厂等地开展医疗服务、培训乡村医务人员、宣传药品食品安全、支教、药用植物栽培等活动,并与上述8个服务地签订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将它们作为我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永久基地。与省艾防办联合组织了18支艾滋病防治常识调查宣传小组,到全省18个地级市开展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调查,并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为我省制定农民工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今年,我院还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三次合作,组建了15支大学生志愿者食品安全宣传服务队赴南阳、平舆、灵宝、汤阴等15个市(县)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共为两万余人进行义诊、医疗咨询、宣传艾滋病防治常识,举办医药卫生常识、常见病医疗知识宣传、农村儿童食品药品知识、基层医疗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讲座500余场次,发放《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艾滋病防治宣传漫画》、《艾滋病常识科普读本》及学生自我设计编印的宣传页近90万份。 此外,学生还自主组队形成新农村政策、荣辱观宣讲团等,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新农村政策宣讲、荣辱观宣讲、支教扫盲、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勤工助学等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谱写了新的篇章。(尹 丽) |
||
大学生陈子涵见义勇为受表彰 |
||
本报讯 9月11日,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召开大会,隆重表彰见义勇为大学生陈子涵,并向他颁发了“见义勇为”荣誉证书。 陈子涵是第二临床医学院04级中医三班学生,9月8日下午3时左右,他在我院西门口一家花店为老师购买礼物时,突然听到有人喊:抓小偷!闻听此言,陈子涵箭一般冲了出去,经过一番追赶搏斗,终将一个抓着包仓皇逃窜的小偷制服,并拨打了110报警,然后协助警察作进一步调查。《今日安报》的记者闻讯后迅速对陈子涵进行了采访。他说他只不过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还没给老师选好礼物,这就算我献给老师的一份特别的教师节礼物吧!” 《今日安报》于9月11日在第三版以《这是我最好的礼物》为题对此事作了全面报道。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党委高度赞扬了陈子涵的见义勇为精神,分团委发出了向陈子涵同学学习的号召。(张广超 郭伟光 徐焕霞) |
||
开启心锁 找到快乐 |
||
本报讯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9月11日-18日,我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周。 |
||
实践感想 |
||
●这个假期,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我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一直记得有一句话:“不要让生活的酸楚迷失了你原来的方向,给自己鼓励与信心,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外语学院 王玉民 ●我知道,我所做的十分有限,但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明白,只要不懈地努力,真诚地付出,不论结果如何,我的内心都是充实与快乐的。 ———第二临床医学院 王宝婷 ●大学生活真美好,工作的压力使我们再也不能像在大学一样生活了。好好读书,珍惜我们的大学生活吧! ———人文学院 谢立波 ●反复的劳动,在磨炼意志,强化沟通的同时,让我领悟到生活的艰辛,然而这更坚定了我选择乐观的决心。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天天快乐! ———药学院 卫 轲 |
||
卫博士下乡记 |
||
卫爱武博士是我们第一临床医学院“三下乡”医疗小分队的带队老师,7月11日-21日,她带领同学们在商丘进行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造福一方百姓,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
||
拥有阳光心情 共建和谐校园 |
||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高校学生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和社会竞争的激烈,高校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六不”: 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适应困难。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等,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 第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一些学生寻求在网络虚拟世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隐,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个体认知、情感和心理稳定。 第三,恋爱心理不成熟。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 第四,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出现抑郁心理。多呈现于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 第五,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在择业过程中,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见异思迁,急功近利。还有部分同学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表现为从众心理。 第六,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人生目标不明确,由信仰危机带来的精神空虚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想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四心”,呵护心灵,关爱自我。 对事要有“平常心”。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现象都可能导致出现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碍,如考试前期准备不足,有点焦虑;他人因故没理你,有点郁闷;跟同学拌嘴,有些激动等等。烦恼每个人都有,时时刻刻存在,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它,对待它。对人对事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也不要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者长乐”是对平常心的最好诠释。 待人要有“真诚心”。学生生活圈子虽然比较狭小,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老师和学生都要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要善于悦纳他人,多为他人着想,多想想他人的长处和难处,以诚待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多结交伙伴与朋友,共同分享成就,分担忧虑,集思广益,携手克服人生的苦难。 凡事要有“自信心”。大家要设定适度的努力目标,切忌目标过高,尽量避免失败,遭受挫折,这对维护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就必须扬长避短,特别是要注意克服自身性格的弱点。热情、豪放的学生要注意克服冲动、浮躁和不易自制的“另一面”,冷静、沉稳的学生则要克服如影随形的孤僻、封闭和自卑,这样才能遇事不慌,稳妥处理,避免失败。当然,大家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没有处理不好的问题,以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 生活要保持“愉悦心”。要学会保持身心愉悦,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是保持身心愉悦的重要途径。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烦恼,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就是诸如旅游、唱歌、跳舞、绘画、书法等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能陶冶情操, 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而且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修身养性,保持个人良好的心态。此外,营造和谐的宿舍生活环境,积极营造家的氛围,免除后顾之忧,你就会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之间的竞争不仅靠的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肩负社会发展的重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要在大学阶段抓住有利的机会,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这次心理健康周活动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帮助同学们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学会有效的缓解来自学习、生活、交往及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切实增强广大同学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加深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使大家都能有阳光般的心情,共同构建和谐校园。(本文摘自徐玉芳副书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周开幕式上的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