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2008年 > 正文
2008年

第四期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8日 16:59 来源: (阅读量: )
二○○八年第四期

2008年6月

学院召开“迎七一促党建”座谈会
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受表彰

本报讯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7周年,6月30日,学院党委组织召开了由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一、二附院党委书记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参加的“迎七一、促党建”座谈会。党委书记孙建中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郭学军主持。
座谈会上,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张丽霞首先传达了省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的表彰决定。我院有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获奖先进基层党组织见本版右上角《光荣榜》)丁永利等8名同志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张丽霞等4名同志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座谈会上,与会同志从党的87年的光辉历程、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谈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我党在重大灾难面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的巨大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从祖国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和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谈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伟大祖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学院50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谈到了如何抢抓机遇,促进我院教学、科研、医疗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从个人的成长经历,谈到了我院赶赴灾区的全体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抗震救灾一线,全心全意为灾区人民服务的无畏精神。大家还结合学院党建工作取得的成就,谈到了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谈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坚定信心、如何为党分忧,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
   孙建中书记在讲话中代表学院党委号召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学习先进,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再接再厉,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孙书记还向与会同志畅谈了自己的体会:一是中国共产党87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二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多年来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党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领导能力,这些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灾区人民发自内心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对我们党的凝聚力、统率力和指挥力刮目相看。最后,孙书记向与会同志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通过此次座谈会,希望各级党组织要努力带领广大共产党员、教职员工众志成城,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把我院建设得更加美好;二是号召广大共产党员要在我院困难的时候,表现出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团结起来,克服困难,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把承担的任务完成好,把本职工作做扎实。
郭学军副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这次座谈会开得很好,很成功。大家从历史发展、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缅怀了党的丰功伟绩,从国内外历史发展中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感受到了在大灾面前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和能力,感受到了学院党委带领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抓党建所取得的成就。国家的发展、学院的发展和单位的发展,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希望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一定要按照孙书记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和本单位的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开创我院党建和各项工作新局面。(组织部)

我院2008年中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大奖赛落幕
外语学院李晓婧 药学院苑娟分获各组第一名

 本报讯 6月28日,我院2008年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决赛开赛。党委书记孙建中参加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决赛开幕式由副院长李建生主持。
孙建中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课堂教学是高校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课堂讲解使受教育者受用终生并传承后代,教师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要下大气力引导、支持、帮助广大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措施,从精神和物质层面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打造优良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努力争当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广博的知识面,有驾驭知识的语言能力,更要有耐心、责任心和爱心。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孙书记还指出,教学大奖赛对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中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很有必要。孙书记要求评委认真公平,真正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要求选手将赛场当作练兵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参加本次决赛的19名教师是在各院系参加初赛的314名教师中选拔出来的。决赛分两组同时进行,李建生副院长、田中岭副院长分别主持了两组的比赛,评委由学院(各院系)领导、教学督导团中的专家教授和学生代表担任,按评分标准对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综合素质等情况逐项打分,比赛记分当场公布。经过一天的紧张比赛,来自外语学院的李晓婧和来自药学院的苑娟表现突出,分获各组第一名。各院系和有关职能部门组织教师观摩了比赛。
(宣传部 教学评价与研究中心)

要闻
简报

 ●我院中药化学、中医骨伤科学被评为“200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至此,我院省级精品课程已达10门。(教务处)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发文公布了2008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通过省级鉴定的项目。共有952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通过鉴定,我院梁华龙教授主持的《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等25项教学成果通过鉴定。
(教学评价与研究中心)
  ●日前,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下发了《关于对全省高校2007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公布了对全省92所高校2007年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考核结果,我院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名列全省第二名。这是我院在2005、2006年度全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考核获得优秀前两名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获得全省优秀第二名。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07年度河南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评奖日前揭晓,我院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选送的作品全部获奖。由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云芳撰写的消息《我院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消息类一等奖;由王瑾撰写的言论作品《让青春在奋斗和奉献中闪光》、孟长海撰写的言论作品《立人先立德 树人先树品》、院报学生记者元新霞、聂立锦、刘翠真、王丽媛、闫丽娜撰写的通讯作品《亦师亦母传真情——全国优秀公关教师李文教授印象记》分别获得言论类、通讯类二等奖。
(本报记者)

我院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河南省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由我院组建

 本报讯 日前,省科技厅发文正式同意我院组建“河南省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这标志着我院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零的突破。
从今年7月开始,该实验室进入建设期,经过建设期的中期评估和验收合格后,正式开放运行。省科技厅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及现场考查的基础上,一致认为我院的“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配备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在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方面凝练出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学术队伍,承担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具有培养人才的优势,整体水平处于国内该方面研究的先进水平。
“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跨入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的行列,是我院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上取得的进一步的突破,为今后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
(科研处)

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先进
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揭晓

本报讯 6月18日,学院文明委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对各单位推荐出的2007-2008学年文明单位标兵、文明教师、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标兵进行了审核和评选,共评出针推学院等7个文明单位标兵、陈杰等85名文明教师、2004级中西医临床医学3班等27个文明班级、陈晓旭等512名文明学生标兵。
学院党委副书记徐玉芳在讲话中希望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再接再厉,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中进一步发挥模范作用,争取更大成绩。徐玉芳副书记还对全院本学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肯定了全院师生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及在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等工作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所焕发出的团结奋进精神,要求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同心协力,扎实认真地推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徐玉芳副书记还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典型创建、迎奥运、树新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校50周年、继续支援地震灾区以及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等进行了具体布置。(宣传部)

光荣榜

受到河南省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第一附属医院党委
   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外语学院党总支、第一党总支宣传统战部党支部、第二党总支饮食党支部、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党委2005级学生党支部
   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丁永利 暴银素 侯江红 孙玉信 许成刚 刘伟 杨建立 朱艳琴
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张丽霞 郭德欣 许东升 曹猛
   受到河南省教育工会、郑州市人事局、郑州市教育局表彰的先进个人
   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杨建军
   河南省护理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秦元梅 杨素杰
刘玲霞
   郑州市优秀教师:朱艳琴
   学院2007-2008学年“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育人”先进集体:针灸推拿学院 学工部
组织人事部 外语学院
“三育人”先进个人:张丽霞 刘金厂 张五洲
许二平 王海亮等56人
学院2007-2008学年文明单位标兵、文明教师、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标兵
   文明单位标兵:针灸推拿学院 学工部 外语学院 院工会 组织人事部 信息技术学院 基础医学院
   文明教师:陈 杰 高天旭 张小平 等85名
   文明班级:2004级中西医临床医学3班等27个
   文明学生标兵:陈晓旭 龚华强 段文冰等512人

争分夺秒,抢救伤员
生死之间,感悟生命
——一附院赴四川灾区医疗队员丁永利日记(摘编)

5月14日
   上午十点左右接到省卫生厅紧急通知,下午两点集合出发飞往成都。终于要走了,12号地震以来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使我的心象被攥住了一样难受,能成为第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员,我兴奋、自豪,同时又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我们不仅代表学院、代表一附院,更代表了河南人民。肩负着河南人民,省政府领导的重托,我心里默念:竭尽全力,努力工作,不负重托!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飞行,我们踏上了四川的土地,坐车到了成都市,到了我工作、学习了六年的地方,这个城市没了往日的繁华,多了几分冷清。下榻的宾馆只有几名保安和尚未撤走的几位服务员。狼吞虎咽地吃了几碗白水挂面和榨菜后,去了安排的房间。房间里一片狼藉,电视机也落在了地上。刚准备休息,接到通知:凌晨两点到三点半预报有余震。挺紧张的,刚到成都,就来了个下马威。大家一点多就都到了宾馆外面,聊天、散步,以驱走睡意,三点半了,没动静,大家陆陆续续回到了房间。纳头便睡。
5月15日
   按照前线指挥部的部署,我们坐上资阳来接我们的大巴,奔赴资阳。快到资阳时,我们看到了浩浩荡荡的河南省救护车队,他们在我们飞机起飞的同时马不停蹄地赶往四川,52辆救护车,太壮观了。
   下午,我们被分到简阳人民医院,也就是资阳第二人民医院。临时搭建的四个大帐篷,共200多张床位,到处都是转运回来的伤员,我被指定负责灾区四病区。我们五名医疗队员和本院的五名非骨科专业的医生一起,快速巡视了所有伤员,重点诊治危重病人。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回到驻地。
5月16日
   上午不停地忙碌,清创、换药、牵引、石膏固定、手术……快12点了,接到通知:全队奔赴汶川!当地医院院长反复向指挥部请示,医院伤员太多,医生能否留下,就是不能全部留下,留下骨科医生!指挥部最终同意留下十名骨科医生。汶川是重灾区,条件差,危险不言而喻,领导研究留年龄大的,首先决定让麻醉科张迎宪主任留下,被张主任一口回绝,我们医院的其他队员谁也不愿留,甚至吵起来。我们来了就要到一线去!
   成都到汶川,最近的路程有百十公里,但道路一直未打通,西线是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有近900公里。西线刚刚打通,指挥部命令:昼夜兼程,绕路去汶川!除了汽车加油,不准停车!即使是想方便一下。路很难走,超出了我的想象,太困了,刚打个盹,汽车的颠簸把我们高高地抛起来,再重重的摔下。没办法睡觉。
5月18日 穿越死亡之路
   我们上午8点左右离开马尔康,奔赴理县、汶川。我们医院医疗队里有两名入党积极分子——李怡和白娟,两位80后的小姑娘,从来没吃过苦,更别说这么凶险、恶劣的环境了。两位小姑娘也意识到这一点,但她们没有一丝惧意,车准备出发时,她们还庄严地写下了火线入党申请书。这条路刚打通,沿途山体塌方不断,碎石夹带着尘土从山上滚滚而下,一路随处可见被石头砸坏的汽车。我们行进是一段路一段路的冲过去的。指挥车命令:接到通过的命令,油门踩到底,快速通过,违令者严处!近8个小时的路程,一路上紧攥着扶手,通过车窗玻璃紧张地观察山上石头滚落的情况,仿佛只过了一两个小时,忘了饥饿,忘了时间。太险了!我们仿佛到鬼门关转了一圈!
5月22日 一场虚惊
   工作了一天,回到驻地,收到卫生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两个信息,通知:当晚预测有七级左右余震,并伴有雷阵雨。我们住的理县县城弹丸之地,四面环山,天天滑坡不断。这要强地震加上大雨,还不定会出现啥危险呐!山体滑坡、上游泥石流等等,真要发生了,想躲也没处躲,全得给‘包饺子’。卫生厅领导为此开了两次会议,决定晚上每个帐篷轮流值班,有紧急情况也好及时应对。说实话,那一晚上,大家心里压力很大,一种悄悄逼近的危险给大家心理上绷紧了一条线,一条随时可能拉响的炸弹引线。我们都无睡意,虽然白天忙碌的工作使大家都很疲倦。不知谁提议‘咱们打牌吧’。到了11点真熬不住了,大家休息,我和杨主任值班,我披上雨衣,到帐篷外巡逻,雨声,河水的隆隆声,给沉沉的夜幕平添了一丝紧张。
   交完班,和衣倒下睡觉,太困了,一觉睡到天亮,听他们说,晚上有余震,我睡得太沉了,没感觉到,这样也好。
5月23日 难忘的生日聚会
   从我们出发到四川的那一刻起,医院的领导、学院的领导、省卫生厅的领导、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我感觉好大的一个大家庭都在关心着我们,虽身在灾区,却并不孤单。今天杨主任收到医院郭新民书记的一条信息,说我们的队员——手术室护士李怡生日到了,要求杨主任和大家好好给她过个生日,杨主任,暴主任,张主任和大家绞尽脑汁,向老乡借了柴火,跑遍县城买了些白菜,青笋,还拿出我们一直没舍得吃的牛肉、花生、豆腐干、榨菜。呵呵!简单又丰盛。准备的过程中又发现胸外科邓太和教授也是今天的生日,这就更热闹了。生日么,蛋糕是不能少的,可当时真没地方买,还是胡楠有办法,把她带来的小面包贡献出来。蜡烛?有办法,用棉签替代。他们最幸福最难忘的应该是这次省医疗队的领导夏祖昌副厅长参加并主持了这次特别的生日聚会,还真有点儿嫉妒他们呢。
5月24日 回家
   距地震发生有两周时间了,新的伤员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腹泻、感冒等内科疾患,县医院的伤员病情趋向平稳。现在更需要内科医生和预防专业的医生。突然接到上级通知:河南医疗队要进行充实调整,留下一小部分医护人员,其余的今天撤离。谁留谁撤?研究决定:年纪大的和年纪小的护士小姑娘先走,我让邓太和教授先走,他重感冒好几天了。他却说四川省的伤员刚到我们医院,我回去有用,争来争去,队长杨主任决定我回去。说实话,他们俩身体都不好,却非让我先回去,我心里热热的,很是感动。经历过这场地震救灾,我们就像亲兄弟一样。
   在灾区工作期间,李怡、白娟两位同事不怕苦,不怕累,不惧艰险,表现出了超出她们年龄段的勇气。在准备撤离前,我们党支部紧急召开会议,讨论两位同志入党问题,经表决全票通过,同意两位同志火线入党。
5月26日
  上午抽了点儿时间,到华西医院看望了我的导师和师兄们。华西医院变得更漂亮了。见了导师,只见他满脸倦容,一会儿一个电话地布置工作。华西医院住院伤员1000多人,六个骨科病区,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累坏了。
   坐上了回郑州的飞机,到了新郑机场,欢迎场面的热烈,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队员和欢迎的人都流下了热泪。我们不辱使命,平安回家!医院迎接的车队前面有警车开道,开往医院的途中,一路上电话不断,询问到了何处。医院里学院领导、医院领导、医院的同事、朋友都已等待了很久,两周的离别好像数年,满眼的热泪,紧紧的拥抱,整个场面成了感动的海洋,我妻子和孩子没能过来,下飞机才知道女儿病了好几天了。我爱人没敢给我说。我心里被堵了块什么,有些莫名的难受。
   我们回来了!亲爱的各级领导,我们圆满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我们回来了!亲爱的各位朋友,在灾区期间,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发给我很多的关爱的问候和鼓励,我并不孤单,就象朋友们和我在一起,谢谢你们!
   人生的经历,有些是弥足珍贵的,是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财富,它会影响我今后的为人处事。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珍爱亲情和友情,让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

闪光的足迹
学科制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我院于2002年实施了学科制改革,启动了学科建设系统工程。5年的改革与建设实践证明,学科建设系统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提升我院的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院的基本做法是:1.理清办院方向。将专业设置过去主要面向医疗服务事业的单一定位扩大为面向更大的医药经济市场,将学院类型从单科性院校定位转为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将长期形成的教学型院校的定位转向以教学型院校为主。根据医药经济对高素质人才、创新性成果、应用性技术的需求,确定学院应具有教育、知识创新及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2.改革组织形式。取消了原有的教研室编制,对条件成熟、具有融合性质的教研室合并成为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多元职能的学科,从体制上进行学科化重组,形成学科实体。学院的基本教学单位编制已从过去的80多个教研室变为51个学科或学科群,涵盖9个二级学院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等各相关学科。3.科学规划设置。确立“顶天立地,重心稳固”的建设目标,注意体现建设目标的层次性,各类规划既有学院学科建设的目标,也有院系学科建设的目标,还有学术梯队中个人的目标。并随时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对学科进行分化或整合。4.实行全员聘任。取消了传统的教研室设置和教研室主任岗位,实施逐级聘任。在对各学科定岗定编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师全员聘任机制。5.创新投资机制。启动了“千万投入”工程,利用贷款开展学科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重点、绩效优先”的原则,将资金的80%直接划归各级重点学科用于各自优势项目的建设和薄弱环节的改善,10%用于特色优势学科项目的启动和建设,10%用于国家级三级实验室的申报。6.实施重点突破。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纳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学院院长任组长的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凝炼学科方向,汇集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以重点学科为突破,带动全院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两次评出37个特色优势学科进行建设,成为重点学科的后备力量。7.规范管理体系。出台学科建设规范性管理的一系列文件,为学科制改革与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狠抓制度的落实,注重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终末质量管理,每年依据建设绩效落实相应奖惩措施。
   通过学科制改革,学科建设在学院工作中的地位得以强化,促使了全院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和量明显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达40%以上,研究生考取博士率均达到35%以上;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级课题,取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一批科技成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建成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学研究实验室,“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实验室”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社会服务能力大幅增强,重点学科在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各学科学术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尤其是三所附属医院医疗保健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综合社会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学科办)

我院在第六届“挑战杯”河南省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再获佳绩

 本报讯 第六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日前落幕,我院参赛团队获得两项特等奖,两项银奖,两项铜奖,我院还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奖。
在本届比赛中,针灸推拿学院郭薇等同学的“灵枢”医疗推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学院张莉等同学的“SOER”医疗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获得特等奖;第一临床医学院牛满堂等同学的的中鼎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第二临床医学院杨明等同学的金色夕阳俱乐部获得银奖;药学院许菲斐等同学的博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李丽的康福蒜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铜奖。
我院在本次决赛中获得特等奖的两件作品将代表河南省参加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是我院大学生首次获得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资格。
(院团委)

校史浪花

我院建院初期备受尊敬的“二老”
● 毛光骅

常言道:“家中有一老,胜似十件宝”。在学院初建时期,我院就有两位身份不同寻常的老人,他们任劳任怨,不辞劳苦,为学院的建设,为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奔波着,忙碌着。一遇到什么困难,碰到什么问题,这两位老人便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到省委、省政府向有关部门或相关单位,去反映、去询问、去催促,使上级部门领导明了真情,予以重视、进行协调、妥善地解决,他们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两位老人就是被大家亲切地尊称为“彭老”、“吴老”的彭延泰、吴钦堂。
彭延泰(1881-1968)老人是河南镇平县七里庄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义无返顾地支持孩子们参加革命,长子彭雪枫曾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在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次子彭子久,曾任太岳军区卫生部部长,两个孩子先后英勇牺牲。彭老的不幸遭遇以及孩子们为革命事业做出的显著贡献,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和亲切的关怀。1949年,上级有关领导将他从老家接到开封,供给生活,奉养起来,但他不愿坐享其成,极力要求工作。1950年,他被选为永城县人民代表,又当选为河南省首届各界代表、烈属代表、省人民代表。为河南省首届政协委员,二、三届政协常委,同年六月,应邀到朱德委员长家中作客,并与朱德委员长合影留念。这一年,他还参加了国庆观礼代表团。1951年,又参加了南方老革命根据地人民代表团,到武汉、上海、江苏等地传达党中央对根据地人民的关怀,代表团回到北京后,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彭老在担任人民代表和政协常委期间,深入群众,及时反映群众各方面的意见,协助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1952年4月,省人事厅拨款五百元,让他负责筹备河南省人民政府军政机关中医诊疗所,地址设在开封市东大街。1953年6月,开封第一中西联合医院并入该门诊部,10月,扩建为河南中医院,彭老任院长。1959年,医院与学院合并,成为学院现如今的第一附属医院。学院建立之后,彭老担任学院副院长兼医院院长,当时他已是七十七岁的高龄老人。
吴钦堂(1887-1979)老人字焕章,是河南杞县人,十七岁开始学医,曾经参与了豫东地区的农民暴动,后担任淮北新四军第四师和豫皖苏后方留守处随军医生。他的儿子吴芝圃,乃是豫东睢杞太根据地的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首任河南省省长。吴老曾担任省人民政府军政机关中医诊疗所、省直机关第四门诊部、以及省中医院的中医师。学院建立之后,为妇儿科教研室主任,擅长妇科,并研制了妇科良药“木香调经丸”、“白果止带丸”等。
这两位老人为学院创建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建院5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我们对这两位建院功勋致以深深的敬意。

与自强同行
——记我院第二届优秀大学生自强之星唐楠
● 学生记者:李晶晶 张莉 叶阳 阎思丞 刘晓凡 李允

唐楠,我院外语学院2006级医学外语专业的一名优秀学生。2006年被评为“优秀团员”,2006-2007学年被评为“文明学生标兵”,分别获得第一届“英语之星”、第一届“英文脱口秀”一等奖,今年又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现任外语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她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而在她成长的道路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近了她。
对待生活,她自强乐观
1990年,对三岁的小唐楠来说,是不幸的,母亲在这一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离开了这个贫困的家。从此在小唐楠的眼里爸爸也是妈妈,看着父亲操劳的身影,小唐楠唯一能做的就是上学后把一张张鲜红的奖状交到父亲的手里,让父亲欣慰的微笑抚平岁月带来的皱纹。
   时光荏苒,转眼间那个小唐楠已是我院大二学生,已是一个自信、自强的大人了,可她的父亲却为了支撑这个家而远在唐山打工。然而谁又知道,这位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亲,身患多种疾病,打工的那点微薄的工资连病都看不起,又怎能供给唐楠生活费,况且唐楠还有个正在读博的姐姐。面对这样的困难,唐楠没向命运低头。通过课余做兼职,她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还尽力向我校其他特困生伸出援助之手。她一直把困难当做自己的财富,微笑着面对,坚强地承担。
一直以来,唐楠都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困难和坎坷,她从未有过畏惧或退缩。在那张年轻自信的脸上,或许曾经流下过泪水,但此时的微笑却格外美丽,这种美丽也是对她“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用积极的心态与坚强的意志,去面对困难和挫折,永不言败”的生活态度的最好诠释。
对待学习,她勤奋认真
“学习是最重要的”,唐楠这样微笑着告诉我们。
   当然她也用自己的努力去表明,她是这样做的。天刚蒙蒙亮,当室友、同学还在梦乡的时候,她已悄悄起床,找个她满意的地方背起了外语;当别人一个个离开自习室的时候,她还在那儿埋头整理着笔记,预习着明天的课程。因为这是她除了课堂和做兼职外最宝贵的时间,必须倍加珍惜。周六周日我们要么可以睡个懒觉,要么可以逛逛街、上上网,让自己放松一下。可这两天唐楠依旧要起个大早,草草地填饱肚子,搭上早班的公交,开始她忙碌的兼职工作。由于既要做兼职又有学生会工作,唐楠在学习上除了勤奋认真外,还在提高学习效率上下功夫。
   今年她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这就是她勤奋刻苦的结果。当我们围着她向她“取经”时,她只是淡淡微笑说:“勤奋认真,平时少玩点,多看看书,争取每天都比别人多做一点。”
对待工作,她真诚耐心
   作为外语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唐楠在刻苦学习、周末做兼职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学生会的相关工作。学生会事务很繁琐,充满着挑战,可她总能以真诚和耐心去应对这一切。面对学生会一些部门工作的失误,她不是呵斥,而是坦诚地和同学们交流,让他们总结、反思,促进他们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方法的改进。听着工作方面同学们的不同意见,她总能耐心地和大家一起分析利弊,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有些时候,她的工作并不被同学们理解,因为有限的精力并不能顾及所有的同学,她也会遇到很多委屈。可她却不去抱怨别人,而是反思自己,更加用心地为同学们服务,以真诚打动别人。她凭着耐心细致的工作和真诚的态度,将自己负责的学生会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今年她又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工作成果,让我们明白了她的那句话:“做学生的工作,要多总结,多反思,对同学要真诚耐心,对老师要认真负责,和他们交流时要拥有一颗坦诚的心。”
   生活真的很复杂,它就像一箱充满着悲欢离合的大气,看似很轻却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生活其实也很简单,不如把它比作一面镜子,当你勇敢地微笑时,它也会甜甜的接纳你。唐楠——一个历经生活辛酸的姑娘,一直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当然,生活同样微笑着向她伸出了双臂。贫困和不幸没有压倒唐楠,却让她更加乐观、坚强和自信,这些重要的人生体验,将成为她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陪伴她勇敢前行。
   采访结束的时候,唐楠笑着站起来和我们道别,我们目送着她的背影在通往教学楼的路上渐行渐远。我们真心地祝愿唐楠——这个与自强同行的乐观女孩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走得更精彩。

七嘴八舌话违约(二)

古老的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言必信,行必果”也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所推崇的美德。但是近些年来,却有一些人故意拖欠归还国家助学贷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赖”。这不仅使国家蒙受了损失,还让他们自己背上了“不诚信”的坏名声。作为一名助学货款的受益者,对此,我感到很痛心。这些人违背了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贫困学子的本意,说白了也就是“过河拆桥”的一种表现。每一位心存感激之情,有良心的人都会为他们这种行为所不齿,而这种行为也必将受到人们的唾弃。(05中西医临床2班 臧玉芹)
国家助学贷款让更多的贫困学子能够继续自己的学业,实现自己的抱负。它就像一把火炬,照亮了越来越多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温暖了越来越多贫困学子的心。
但近年来有些大学生不是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利息,就是拒不还款。这种现象令人深思:大学生是怎么了?难道当初心存感激的学子忘记了按时还息还款了吗?
我想对于这种现象不能简单考虑,可能有多种在原因。不管因为什么,我们都应该勇敢面对还息还款问题,拖欠或逃避是懦弱者的表现。国家助学贷款不是对于贫困的“沉没投资”。每个货款学子在面对现实考虑未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还款问题。在校学习期间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今后的人生铺平道路,以便毕业后能顺利就业。这样按时还款才有保障,而不是一句空言。
我们每个国家助学贷款的受益者都应学会感恩社会,诚信做人。(05中西医4班 李姗姗)
2008年5月5日,《大河报》刊登了《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催收公告》,公告中对223名欠息学生提出了批评,并公布其姓名及所在学校。看到这个消息,我很震惊。
签过合同的贷款能给忘了吗?也许他们没忘,只是把利息这事给忘了,但我认为这不仅是诚信的问题,还是责任心的问题。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这样的人,能让别人真正相信他吗?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大学生,也称得上是社会的精英人才,又怎能不讲诚信?
作为一名贷款学生,我深深地知道诚信的重要性,也明白国家、政府对我们贫困学生的帮助有多重要。国家助学贷款帮我们完成了学业。为此我们也更应该讲诚信,按时还贷还息。也希望和我一样贷款的学生,按时还本付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铸就诚信人生。
(05中西医4班 马文玲)

话 题

毕业感言

编者按:对于2008届毕业生来说,美好的大学时光已接近尾声,回首大学之路,他们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2008年,对于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是希望与挑战同在,欢乐与悲痛交替,梦想与现实并行的一年!而对于我们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2008届的447名同学来讲,这一年更是难忘,因为我们在一起相聚五年的447名兄弟姐妹就要离开这熟悉的校园,熟悉的生活,远行于祖国各地。真的不想说“离别”,因为我们曾经同甘苦,共患难;真的不想说“再见”,因为我们曾经一起奔驰在赛场,一起刻苦于学堂;真的不想说“毕业”,因为我们曾经流过多少汗水,又有过多少欢笑!这里有如同父母的师长,引你在混沌中看见世界智慧的闪光;这里有情同手足的学友,与你分享成长路上的欣喜与烦恼。他们曾在这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曾在这里热情洋溢地谈论人生,曾在这里真挚无比地寻找友谊,曾在这里虔诚满怀地编织梦想……
五年中,我们错过了许多许多……流星划过天际,我们错过了许愿;浪花拍上岩石,我们错过了祝福;故事讲了N遍,我们错过了聆听。而人生只有一回,我们很庆幸,我们能够有缘在一起相识、相知、相爱!虽然都说“人生如梦,岁月无情”,但我们相信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够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爱情,能够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累了,把心靠岸;错了,就要及时改正;苦了,才懂得满足;伤了,才明白坚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暖和的午后,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相逢是那样的奇妙,离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憧憬,共同期待,共同奋斗,共同创造!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之阻而益增其奔涌;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之险而益增其怒吼;青年前行,因有创造之难而益显其壮美。“器必械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骑而知其良驽。”我们不求有安逸环境,但求一个发挥自我才能、真诚回报社会的机会,期待一片土壤,让我们用年轻的生命创造伟业,做未来的主人!我们坚信就像我们中华民族善于创造无数奇迹一样,我们2008届毕业生也一定能够创造辉煌!2008,中国加油!447名兄弟姐妹加油!
(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 史宝明)
回想五年的时光,有很多欢乐,也有很多遗憾。
我最快乐的就是拥有老师的教导,同窗的关怀,朋友的真情,当然亦有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自我怀疑之后的坚强与自信。
我最遗憾的,就是那么多如金的光阴,竟被我轻轻地抛丢在脑后了;那么多可以倾心而谈的知己,都已擦肩而过了;那么多唾手可得的机会,就那么随意地放弃了。
人说时光如沙漏,渐流渐逝,谁说不是呢?我所拥有的五年的时光,曾以为自己努力地握住了全部的光阴。然而,岁月如沙,却还是从指间与指尖流逝殆尽。我满心喜悦张开双手,原以为自己收获了春秋,却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原来,自己不过承载了满心满脑的回忆。
  人说失去之后才知珍惜,谁说不是呢?明天的路,因为有了昨日的铺垫,我们才能一路高歌,渐行渐远……
(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一班 孙芳)
   又是学位服妆点校园的季节,校园里飞扬的青春就像六月济南的温度。依依不舍的离情、寒窗苦读的收获、走向社会的迷茫与踌躇满志——这一切都在这个特定的季节爆发,成为我们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的心灵洗礼。
毕业是一个终点,除非大家将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迈出校门那一刻,“学生”二字和大家再不相干;毕业又是一个起点,十几年的踌躇满志,十几年的夙兴夜寐,现在大家终于可以放下书本,在广阔的社会天地里真刀真枪地实干了。
  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是看不见的,但它讲的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不讲你学会了什么,讲的都是将之转为需要的东西。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它把每个进入社会的人都当作平等的,不考虑你刚毕业、没有经验。如果你失去了一次机会,你就失去了,不像在学校,会让你补考。
   毕业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就像当年通过高考的考验,甚至比其更具有转折意义。从这一刻起,大家不在只是社会的索取者,而是一个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毕业典礼是人生新的里程碑的开启,让理想的风帆在这一刻展开吧。
(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 原宏)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经历过才知各种滋味。五年的生活里经历了太多太多,回首来时路,仅以自己的经历,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忠告吧!
一、做好规划,定下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大学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也是一个容易让人迷失的地方,关键看你怎么做。
二、掌握好自己的专业课知识,打好基础。
三、学会做人,学会交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巨大的财富资源。
四、培养自己的胆识和魄力,独立自主,千万不可随波逐流。
生活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激起一层层的浪花,或许也会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疼痛。但是我们要做的是把痛苦牢牢记住,让它成为我们勇往直前的动力,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中别样的幸福。五年的风风雨雨,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我们都会经历质的飞跃,创就一个色彩斑斓的明天!
(第一临床医学院 徐镇)

心理导航
四季心情
● 人文学院2007级公管班 王永伟

  编者按: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5月19日至25日,院学工部主办、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承办了我院第三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期间,举行了专家讲座、影片赏析、现场测量与咨询、心情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心情征文共收到征文五十多篇,现选登其中一篇。
笑魇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每个人也都有许多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的那一瓣恒久的心香,在盛开的一刹那,灿烂夺目的它会聚集所有的目光。——题记
   春花、夏虫、秋月、冬雪,季节不同景亦不同。景随季变,情由心生。四季心情将挟着花香一路飘过。
   我喜欢春天的温情。春风带着少女般的柔情抚过你的脸庞,让你忘却伤痛;暖阳撒下千丝万缕,给你带来新的希望。春天是梦想开始的时候,也是希望再生的季节。泰戈尔曾说过:“鸟的翅膀上要是系上黄金,就永远无法在天空飞翔”。只有将身后的门关闭,你才能不被昔日的光所眩惑,用有力的臂膀打开窗户,放无限的美景进来。
   有许多时候,我们不是失败在失望上,而是败在不会寻找希望——不善于从失望中开拓希望。生活中常常是希望连着失望,失望连着希望。“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因此,失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会放飞心情,不会在春天里发现美景。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这一刻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怀着对未来的期盼踏上征程。
   人生的道路无需你做过多的准备,只要你前进,路就会在你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纵使没风,用力划桨,船也能前行。启程了,人生也便真正地开始了。
我喜欢夏日的清爽。夏日的天空总在交替上演着狂风暴雨和炎炎烈日,它是勇敢的、坚强的,在电闪雷鸣后,仍能扬起头,化作美丽的彩虹,这就是夏日的心境。人活于世,总有烦恼会敲你的心窗,总有坎坷停在你必经的路上,生活中总好像有些事是我们无法回避的。
   怀着夏日的激情,我们要挥去满脸的无奈。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让乐观帮你征服无奈,你就会获得新的希望;让坚毅帮你改写忧伤,你就会更有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在灰暗的日子里,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拷打我们,我们就应该用力反击。
我喜欢秋天的无私。金黄的大地是秋天摆下的盛宴,春天的种子终于在这个季节收获。黄色的叶子在飘落的时候告诉成熟的果实:你要懂得爱,懂得感恩。这个季节不就是回报的季节么?此刻的心就是一颗回报的心、感恩的心。佛洛姆说:“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然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世界,在你的生命中,我也爱我自己。’”
   我承认我没有这么伟大的爱,但是生活中无私的爱却如影随形。父亲没有看过朱自清的《背影》,却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着其中的情;母亲没有舍身救子的壮举,却用满头白发向我传递着真情。当地震刺痛四川人民的那一刻,所有的悲伤凝聚成河,在那一刻,心与心连在一起;在那一刻,心中跳动着两个字,叫做“坚强”,我们相信有这样大爱的国家一定会燃起希望的灯火,重现辉煌。
  我更爱冬天的安静。雪白的大地载着透明的心情,带来诗情画意般的安静。这种安静是心灵的清净,也是出世的平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很长时间都在想象柳宗元是如何将冬日体味得这么透彻:孤深而又安静。心仪则景美,不要让外界的琐屑遮住了我们的眼睛。在同一片蓝天下,每个人的感受则不尽相同:两个人同时从牢房的铁窗里望出去,一个看到了泥土,一个看到了繁星。“目送归鸿,手挥无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忘却城市的繁杂,放下心中的顾虑,少点欲望,生活便会是另一番风景。
   我们要做海底的礁石,固守住心中的炽热和坚强,让时间去考验,让海浪去淘洗,等到所有的潮水退去,露出的才是自己的本色。
   人生一世,难免沉浮,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下面的,更用不着悲观。以率真、谦虚的态度,乐观向前进,生活将多姿多彩。
   四季交替,一个轮回。它让我们懂得了希望与坚强,让我们学会了感恩与安静,让我们拥有四季心情,用爱抒写人生。

名医故事

娄多峰教授以身试药毒
● 孟长海 王治英

  娄多峰教授系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我院骨伤学院退休教授、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始人、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顾问等职。1961年9月到我院工作,198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2003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聘为终身理事,颁发成就奖。2005年分别被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 “国医大师”、“国医楷模”。
   娄老出身中医世家,自幼敏而好学,12岁就在祖父指导下学习中医,熟读经典,17岁独立出诊,悬壶乡里,渐成地方名医。行医60年来,创造了中国治痹(风湿病)史上的“五个第一”:出版发行了中国治痹史上第一部学术专著《痹证治验》;研制的痹苦乃停、痹癃清安两种新药荣获卫生部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是目前中医药在痹病学科领域获得的最高研究成果;《痹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填补了我国痹病史上流行病学的空白;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所省级风湿病专科医院;出版发行的《中国风湿病学》是目前国内最系统、最全面、最权威的痹病专著。而在这些光彩夺目的成绩背后,则是娄老为攻克风湿病顽疾付出的巨大代价,他“以身试药”的故事更是传为医林佳话。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娄老就与痹病结下了不解之缘。1952年夏,他在任原阳县第七区医联会主任时,应邀去为一位风湿病人诊病。该病人是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骨瘦如柴,四肢勾弯,手足变形,正躺在过道门洞下的板床上痛苦地呻吟。当一碰到肿胀变形的关节时,病人就开始痛苦而凄惨的哭嚎。惨痛的一幕令娄老终生难忘,促使他立志攻克这一顽疾。1956年夏,原阳遭受涝灾,而后疫情迅速蔓延。为给群众防病治病,娄老经历了连续数十天的洪水浸泡,加之疲劳过度,患上了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后经自己调治,最终痊愈了。此次患病,使娄老亲身体验到痹证患者的痛苦,也更增加了他攻克痹证的决心。在原阳县工作时,为了减少患者服用汤剂的麻烦,他萌发了研制治痹中成药的想法。“文革”结束后,1982年娄老重返学院工作,在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始了痹苦乃停、痹癃清安两种糖衣片剂的研制工作。这两种片剂成药中,均含有至为关键的剧毒中药马钱子,用量不当就会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俗话说:“马钱子,马钱子,马前吃了马后死。”为了掌握马钱子的用量,他冒着生命危险以身试毒。在试药期间,他随身带着笔记本,上面详细记载着服药的时间、用量、生理反应及症状表现等。他把10天作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从1—10天的首次用量、递增量、最高量及每次服药后自我感觉、生理反应都十分详细地做了记录。在第一轮服药后的第三天,他就出现了头晕、腿软的症状,几次摔倒在地;第二轮服药后,又出现了腿颤、语言不清等症状。这下把家人吓坏了,一致恳求他停止试药,但娄老不为所动,继续进行试验。在最后一天,娄花竟吞下45片试吃的最高记录,随后出现了舌根发硬、语言不清,站立不稳等症状,被送进医院急救。在经历了6周的以身试毒后,娄老不仅掌握了马钱子的毒副作用、用药规律,而且还准确地找到了首次用药的最佳量、递增量、最高限量和正常维持量。在此后的数年中,他年均使用马钱子两吨多,从未出现过中毒现象。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经鉴定,痹苦乃停、痹癃清安治疗顽痹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4.41%和95.41%,疗效巩固率分别达到94.7%和93.457%,居国内先进水平。1994年8月,痹苦乃停(寒痹停片)被卫生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三类新药。
   古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始创治病救人之中医药,神农壮举千古称颂;而今娄老以自己血肉之躯试用毒药研发抗痹良药,可谓用心良苦。如此壮举,堪称杏林佳话。娄老的这种立志攻克顽疾的信念,为医学而牺牲和为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医学工作者永远学习。

汶川,不哭,中国,加油
● 蒲林云(第二临床医学院二○○六级骨伤一班)

汶川,这个曾经陌生的名字,现在却以伤痛的方式让人熟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大自然展示了它惊天动地的力量,四川省汶川县那个原本美丽而平静的县城,在强震过后成为一片废墟。我们的亲人在那里忍受着伤痛的折磨,承受着黑暗的漫长。痛苦的呻吟,寻亲的呼唤,穿过千山万水响在华夏儿女的耳畔。
可是,不管多么有力的呼唤,也唤不回曾经的幸福美满。那么多的孩子失去了父母,那么多的父母失去了孩子,那么多的兄弟姐妹失去了生命。阳光照耀下的县城失去了原有的山清水秀,满眼的残垣破壁,大地残留着它被撕裂后的满目疮痍。可是,汶川没有趴下,中国也没有趴下。中国再一次挺起了他坚强的脊梁,灾民的自救互助、志愿者的主动援助、子弟兵的英勇救援……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克时艰。
我知道此刻灾区的同胞们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是的,灾难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夺走了我们亲人的生命。但在灾难面前,生者所能做的就是选择坚强。太阳会照样升起,明天仍会像我们期待的那样美好。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住垮掉的水泥板、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工作……在巨大灾难面前,华厦儿女团结一心,以自己的爱心真情谱写了一曲曲爱的奉献赞歌。
灾难,让我们感慨生命的脆弱,命运的无常,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团结的力量。
我们和祖国一起承受灾难,在灾难中成长。我们为逝去的生命默哀,为受伤的同胞祈祷,为未来的生命祝福,我们用爱来抚平心中的伤痛。汶川,不哭;中国,加油!(“震动我心”征文活动优秀征文选登)

朋友,珍重
● 学生记者 卫轲

当夏日的骄阳照在脸庞,当栀子花的芬芳再次飘香,不知不觉,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已到了该用倒计时来算的份上。一直以来,在我的脑海中,没有过大四的概念,没有想到过毕业时会有多伤感,可当离别的钟声敲响之际,才猛然发觉,是该离开的时刻了。
夕阳依旧,照在丁香树上,斑驳的树影给整个校园罩上了一层深深的离愁。台阶、走廊、林荫路、小公园、图书馆、教室、餐厅、开水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记录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那曾有过的温馨与浪漫,曾有过的徘徊与孤单,曾有过的理想与拼搏。四年前的那个画面而今记忆犹新:一群年轻人背着几个大包,手上再拎几个小包,张张青春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兴奋。大家就这样,满怀憧憬地迈进了这座学府,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而今却要分离。
收拾行李之际,除了卖掉一些废旧纸张外,所有的东西,我都留了下来,公共课的教材、读过的《China Daily》、每一期的校报、甚至是社团的会员证……同学都说我顽固的可笑,我自己也知道,我不是个怀旧的人。可面对陪伴我四年的东西,仍不忍心抛弃,盯着这些东西,过去的一幕幕如电影胶片般不断闪现:和同学一起去小吃摊吃麻辣烫的开心,在寝室偷偷煮红薯粥的惬意,记者站集体出游时的那份欢快,还有课堂上悄悄传递纸条的窃喜,期末考试前相互鼓励的眼神,也忘不了那群在宿舍分享小秘密的姐妹,忘不了球场上一起洒汗的兄弟……
我们的毕业会餐还没有聚。听师兄讲,去年聚餐吃饭,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大家都在沉默,没有人谈起毕业,谈起分别,可泪水还是流了下来。包厢透明玻璃窗外的餐桌上的顾客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他们没有人先动身离去,大家心里都明白,以后能聚在一起的机会真的不多了,最让他们接受不了的是火车站送别。师兄那句含泪讲出的话让我听后有种揪心的痛:如果再有一次毕业,我……我一定选择第一个走。哭,是我们对同窗情谊的不舍;眼泪,是对四年大学生活的祭奠。
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同学们为论文答辩、拍毕业照、毕业聚餐、开欢送会忙碌着,大学最美好的时光都凝聚于此。同学们靠着“今日的含泪离别,是为了明天含笑的重逢”自我安慰着。教室墙壁上泛黄的奖状,宿舍角落里用旧的暖水瓶,都成为美好的回忆收藏在心底。
同学,珍重;朋友,珍重!

世界上第一部制药学专著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又名《炮炙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制药学专著。
为提高临床疗效,中国医学家历来对中药的炮炙加工很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即有关于中药炮制加工方法的记载。
《雷公炮炙论》共三卷,载药300种。书中论述了药物的性味、煮熬和修治方法。书中记载的中药炮炙方法有蒸、煮、炒、焙、制、炮、煅、浸、水飞……等十几种,这些至今仍在中药炮制中使用。

漫步《宋词》
● 2004级预防医学(2)班 程芳芳

在艺术的伊甸园里,有这么一朵奇葩,她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吐露着诱人的芬芳,散发着瑰丽的色彩,遗世独立的她是谁,是她,我们的国粹——宋词。
她,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浑,有着“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清秀,更有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细腻……这一切的一切,彰显着她的本色,闪耀着她的极致荣光。
她,以自己惑人的魅力,独领风骚,熠熠生辉。
走进她,犹如走进了色彩缤纷的百花园。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正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深入进去,您将会看到另一个世界。
读词使人明志。古往今来,人们往往借助词这一有力的表现形式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其中有“匡国济民”的鸿鹄大志,更有“男儿当展雄鹰志,奋击长空转乾坤”的凌云壮志。辛弃疾面对国家危难的时局,立下了“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而他更是努力践行这一志向,戎马一生,奔波劳碌,为疆土完整鞠躬尽瘁。陆游“自许封候在万里,鬓虽残,心未死”,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能说出如此豪言,可爱可敬,也许这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面对这些高山仰止般的雄心壮志,做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不禁要反思,花样年华,我们游戏人间,让人何等汗颜!不,我们的青春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绽放。
读词使人心境平和,悠然自得。曾记得读过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好一个“领取而今现在”,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功利时代,它犹如一泓清泉,荡涤着人世间的种种污浊;又犹如深秋的桂花香一样,使人心境坦然,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生活,淡薄名利,还原了真正的人生。宋词,给我们那种“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更给予了我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
读词使我们爱国。整个宋朝战火弥漫,同时代的爱国志士借笔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借词激励更多好儿男投身沙场,保家卫国。想当年民族英雄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到后来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种“还我河山”的气势,满腔热情的抱负,赤胆忠心的豪情,谁不为之动容呢?文天祥“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河山局未终”以天下之忧为忧,如此志士怎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呢?
读词使人感伤、怀旧。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朝梦几多时,去时朝云无觅处。”以花为喻,感伤美好事物转瞬即逝。李清照那舟都载不动的闲愁,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奈,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读罢,令人愁肠百结,欲罢不能。
读词使人相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把人世间的相思之情写的入木三分,表达得淋漓尽致,知否?知否?相思之情尽在其中矣!
《宋词》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携来了忧愁,吹来了芬芳,送来了惬意。一切尽在宋词中。
《宋词》给我们思想以启迪,给我们拼搏以力量,给我们行动以指南,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篇章。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宋词中”。